清远英德货物销毁一站式公司
硬盘数据存储原理要了解硬盘数据的销毁,先搞清硬盘数据存储的基本原理。硬盘的数据结构主要由固件区、主引导记录、各分区系统引导记录、文件分配表、文件目录区、数据区等区域组成。文件分配表是一个文件寻址系统,目录区用于配合文件分配表准确定位文件,数据区是用于存放数据,它占据了硬盘的大部分空间。硬盘里有一组磁盘片,磁道在盘片上呈同心圆分布,读写磁头在盘片的表面来回移动访问硬盘的各个区域,因此文件可以随机地分布在磁盘的各个位置上,同一文件的各个部分不一定会顺序存放。存放在磁盘上的数据以簇为分配单位,大的文件可能占用多达数千、数万簇,分散在整个磁盘上。操作系统的文件子系统负责文件各个部分的组织和管理,其基本原理是用一个类似首簇的文件起点入口,再包含一个指向下一簇地址的指针,从而找到文件的下一簇,依此类推,直到出现文件的结束标志为止。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知道,数据是随机存放在数据区的,只要数据区没有被破坏,数据就没有销毁,就存在恢复的可能。
文件档案销毁销毁主要是为了保障公司的利益,避免泄露秘密和企业信息,但仍有许多企业保密意识薄弱,简单处理企业堆积的文件,将看起来没什么用的文件卖给废品回收站,直接扔进垃圾箱。
此外,每块硬盘在出厂时其扇区上都会保留一小部分存储空间,这部分保留起来的存储空间被称为替换扇区,由于替换扇区处于隐藏状态,所以操作系统无法访问该区域。而持有固件区密码的硬盘厂家却能访问替换扇区内的数据。因此,硬盘在出厂时就可能被预留后门,把硬盘工作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转存到替换扇区,成为数据销毁的。所以要销毁硬盘数据,不仅要销毁标准扇区中的数据,还要销毁替换扇区中的数据。硬盘数据销毁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剩磁效应。由于磁介质会不同程度地永久性磁化,所以磁介质上记载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抹除不净的。同时,由于每次写入数据时磁场强度并不一致,这种不一致性导致新旧数据之间产生“层次”差。剩余磁化及“层次”差都可能通过高灵敏的磁力扫描隧道显微镜探测到,经过分析与计算,对原始数据进行“深层信号还原”,从而恢复原始数据。尽管普通企业和个人得到这种尖端设备,但对于间谍机关来说却非难事。据不确切消息透露,美国军方甚至具备恢复被覆盖6次以上数据的能力。
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,采取何种数据销毁方式,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。对于存有涉密信息的光盘,可以直接采用锤击、碾压等方法进行物理粉碎处理。目前,光盘粉碎机种类较多,价格也可以承受,建议需要经常销毁涉密光盘的单位购买使用,以提高销毁效率。对于存有涉密信息的U盘和硬盘,经过认的软件进行多次数据覆写后,可以继续使用,但不能用于非保密计算机或联入互联网使用。如果涉密U盘和硬盘出现硬件故障后报废,则要送有关部门实行硬销毁。